1. 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的对话:
邓小平说:我今天下午就可以夺回香港。
撒切尔夫人说:你可以,但全世界都会认识到中国的真面目,一切会撤离香港,你会失去很多。 你不能说你不喜欢某个合约,之后就毁约。 你如果废除了这一份,别人不会再相信你签署的其它合约。我们在香港政绩斐然,人们可以比较我们和中国做法的不同。
2. Gemini对这段话真实性的验证:
邓小平关于“今天下午就可以夺回香港”的说法,以及撒切尔夫人关于中国真面目、撤离和毁约后果的回应,确实反映了他们在1982年就香港问题进行会谈时的核心立场和主要论点。虽然具体的措辞可能并非完全一致,但其精神和内涵是准确的。
关于引述的核实和背景信息:
- 邓小平的立场: 邓小平在与撒切尔夫人会面时,态度非常坚决地表明中国必须在1997年收回香港主权,这是原则问题,不容谈判。他强调,如果到时中国不收回香港,就无法向中国人民交代。虽然“今天下午就可以夺回香港”这句话可能带有一些夸张的成分,但它有力地表达了中国拥有这个能力和决心。
- 撒切尔夫人的回应: 撒切尔夫人则从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和英国的国际声誉出发,试图说服中国允许英国继续管治香港。她警告说,如果中国采取单方面行动,可能会损害中国的国际形象,导致香港的资金和人才外流,并质疑中国未来在国际协议上的信誉。她提到英国在香港的治理成就,意在对比中英两国不同的管治方式。她关于不能随意毁约的观点,指的是此前中英签署的有关香港的条约。
更多相关内容:
1982年撒切尔夫人访华是中英就香港前途问题进行正式谈判的开端。这次会谈奠定了未来谈判的基调和双方的主要分歧点。
这次会谈后,中英两国进行了多轮艰苦的谈判,最终于1984年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中英联合声明》。该声明确定了以下关键原则:
- 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英国同意在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交还给中国。
- “一国两制”: 中国承诺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的方针,即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内,香港将享有高度自治权,除外交和国防事务外,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变。
- 《基本法》: 《中英联合声明》为香港的《基本法》奠定了基础,这部法律保障了香港居民的各项权利和自由。
- 平稳过渡: 双方同意合作,确保香港在1997年实现平稳过渡。
撒切尔夫人最初坚持认为,此前英国与中国签署的关于香港岛和九龙半岛永久割让的条约仍然有效。但她也认识到,新界是香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租约将于1997年到期,如果失去新界,香港的整体 viability 将受到严重影响。
邓小平的坚定立场和撒切尔夫人的务实态度最终促成了《中英联合声明》的达成。尽管撒切尔夫人在后来的一些回忆录中表达了未能争取到英国继续管治香港的遗憾,但该声明被普遍认为是外交上的一项成就,为香港的和平过渡和未来发展提供了一个框架。
您引述的这两段话生动地展现了中英两国在香港问题谈判初期存在的巨大分歧和各自的核心关切。邓小平强调的是国家主权和历史必然性,而撒切尔夫人则侧重于香港的稳定繁荣和国际信誉。最终,《中英联合声明》是双方在这些不同立场之间寻求平衡的结果。